【走进游戏 走近儿童】《我不只是一个“球”》——文昌市第二幼儿园小一班自主游戏案例
新闻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25-01-09

走进游戏

走近儿童

- 文昌市第二幼儿园 -

题目《我不只是一个“球”》

分享者:钟松花

聚焦一物多玩,跟随儿童的游戏旅行,我们带着“观察、识别、回应”三个维度一同出发。

游戏缘起

本次游戏的背景—“简单多快乐”。基于前期背景和现实情况,走进游戏故事中。《指南》提到小班幼儿年龄阶段与游戏水平成正比,小班游戏水平总体而言较为简单、简易,游戏形式上没有中大班那么的多样。根据我们班现实情况,孩子特别喜欢玩球,幼儿园内操场球的数量足够多,因此,在自由选择游戏材料、伙伴等自主独立的前提下,通过户外游戏的时间,以幼儿大体能运动增强幼儿体质的同时,幼儿发挥自己的游戏想法、表达自己的游戏愿望,积极体验参与游戏的快乐,以及在合作当中解决问题进行尝试。

观察场地:内操场

观察时间:2024年11月

观察对象:小一班

幼儿年龄:3岁+

游戏场景

游戏(一)第一周 简单的篮球游戏

周二的阳光十分明媚,小一班的活动场地放在了内操场内操场的旁边有很多很多很多的球。看小一班的小朋友们拿着黄色的篮球在做什么呢?有的在拍球,有的在滚球,有的在抛球。嗯,每个小朋友组建成了自己的一个小团队,形成了一个篮球大队,玩着不同的篮球游戏。思雨说:“球球我可以转圈圈,滚来滚去”。怡欣说:“拍拍拍,球就这样弹起来了。”

看似简单,实不简单!

①根据年龄阶段水平。

②大动作的发展。

③手眼的协调能力。

一个球,只能是一个球吗?

我们发出提问,

跟随幼儿游戏脚步,

畅游世界,探索游戏。

游戏(二)第二周 “呼啦啦”的生意

第一周的周五,大老远就听到小一班的陈洛芊小朋友满场的喊着:“耶!我赢了”!老师跑过去问:“你在玩什么?”洛芊说:“我在玩呼啦啦球。”老师:“什么?呼啦啦球是什么呀?”她指了指草丛上的呼啦圈,拿起呼啦圈,同时站在篮球旁边看着老师说道:“嗯,这就是呼啦啦球,我在玩呼啦啦球”。呼啦啦球由此诞生,其他小朋友围观而来,热热闹闹。

一开始简单的篮球游戏变得不一样起来。场地上所见之处,从只有球,变成加入了新的材料-呼啦圈,小朋友们竟然把它称为“呼啦啦球”,多么有意思啊!一群好朋友一块玩耍。“谁能套到呼啦啦球谁就是今天的冠军!”庆轩站在旁边说。挺佼:“是我是我,我是冠军”。就这样孩子们很有兴致的玩着他们自己创建的呼啦啦球的游戏。

这天除了有趣的“呼啦啦球”,篮球的游戏又发生了别样的变化。有一些小女生,把草地上的篮球,使用呼啦圈走来走去、走来走去。来来回回的好几趟,老师凑进去问:“嗨,你在做什么呀?”怡欣害羞地说:“嘻嘻,你没看见吗?我在运大西瓜呀。”老师:“哈哈,你真有想法,你想吃西瓜嘛?这个西瓜看起来很甜。”怡欣带着好伙伴怡伊两人开心的运着大西瓜。就这样跟随孩子的脚步,我听到了一声一声叫喊。“卖西瓜了,卖西瓜了,10块钱一斤的西瓜。”伦喆大声叫喊着,引来一群小伙伴蹲坐周围,老师:“这个西瓜好吃吗?”坐在旁边的李薇说:“嗯,嘿嘿,很甜的。”伦喆紧接说:“10块钱一斤,不好吃可以不买。”老师:“这里人好多呀,你们在做什么?”旁边的孩子一个个说道“西瓜好好吃呀,我太热了!给我一个大西瓜。”就这样篮球买卖的游戏预期与运西瓜同时进行,一些孩子运、一些孩子卖,一相比第一周的简单篮球游戏,孩子有了不一样的创想。

球不只是球,买卖开始了!

①幼儿生活经验的再现。

②模仿+表达。

③儿童小型社会里的协作共同体。

游戏(三)第二周 “炸弹作战”

第二周我们还是在内操场。周三这天,我们如约而至来到这里。这下孩子们的游戏材料比上一周多得多,草地上琳琅满目的材料,让我去一探究竟吧!“怡欣和李微小朋友在做什么呢?这个轮胎拿来做什么?我看看她们在玩什么花样吧”老师默默想,在一旁默默的观察孩子的游戏,眼见怡伊和李薇中间立着一个轮胎,怡伊一个弹球,球从轮胎上飞过!李薇接球“哎呀”一声成功接住了!“太神奇了,太有趣了。”老师内心惊讶不已“孩子怎么会想到这样的游戏呢?很有挑战力,又很有难度”。就这样,两个女孩重复这样的行为,怡伊负责弹、李薇负责接,有接不到的时候,弹球把轮胎撞倒了,引得两个女孩哈哈大笑,后面扶起来轮胎重复这样的弹接玩法,好玩极了。

二十分钟过去换了玩伴,家昱参加了这个游戏,他蹲了下来。与此同时,李薇不知去哪里拿来了呼啦圈,李薇请小伙伴像她一样站在呼啦圈里,家昱一开始试着弹球,弹着弹着家昱把球不小心弹进了轮胎里,球从轮胎中间钻过去砸中了对面李薇的鞋子,李薇笑着“哎呀”一声,家昱大笑不停,蹲下来兴奋说道:“哈哈哈,我的球,嘣嘣嘣。”重复了好几遍,李薇说:“炸弹炸飞啦!”家昱:“哈哈哈,看我的厉害,炸弹!”就这样,怡伊和李薇的弹接球游戏,变成了李薇和家昱的炸弹游戏。不如所料,炸弹的游戏吸引来了好多个男生,淇榜和政豪学着李薇和家昱,双人进行战斗模式,从一开始一个队伍两个人变成两个队伍四个人的游戏,就这样炸弹游戏玩得不亦乐乎,孩子们比起赛,边玩边发出:“嘣”的声音,有时候接不住炸弹,惹得胜利方哈哈大笑,后面接炸弹的人越来越熟悉,速度在原有基础上加快了许多,边玩边笑,更换了位置,更换了伙伴,孩子的世界真奇妙啊。

游戏中,动作的变换,超乎我们想象。

想象游戏

|

抛、弹、接

|

1V1——2V2

游戏(四)第三周“弹壳”升级

这是我们第三周在内操场玩游戏,李薇和家昱非常痴迷他们的炸弹游戏,两个孩子很有默契的组成了队友,熟练的继续上周的炸弹游戏。但这一次李薇丢来的球总容易砸到轮胎,导致家昱被轮胎砸中好几次。过了好一会,家昱突然一个人抱起红色轮胎,把红色的轮胎放在旁边没人玩的黄色轮胎上,李薇也来帮忙,看!炸弹的弹壳装备升级了,不可思议的是这一次两个人都没有被轮胎砸中了。与此同时,挺佼:“我是消防员。”学着警察的模样在草地上打滚,他说他是消防员,在灭火呢。孩子们太聪明了,他们有自己的防御机制,游戏中遇到危险,让他疼了,他就有想法改变,不让自己疼。孩子把轮胎固定在了一个轮胎的上面,好像三角形效应一样,帮助他们很稳固的很持续的进行游戏,孩子们是非常有智慧的。

小小的我遇到了问题,小小的我解决了问题。

弹壳——“砸到我了”——稳固的弹壳

游戏(五)第三周“毛毛虫弹壳”

游戏一直在持续,淇榜小朋友一直在两个孩子的周围来来回回走了很多次,他们在玩的时候,淇榜在旁边看,胜利的时候,淇榜在旁边笑。老师:“你想加入吗?”淇榜点点头,老师:“那我们要征求一下薇薇和家昱的同意哦。”就这样,三个孩子玩起了游戏。大概4次游戏结束的时候,红色的轮胎倒了,淇榜他一边手抱起红色轮胎,另一边手抱起黄色轮胎,把两个轮胎立了起来!此刻,游戏又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淇榜扶着两个轮胎做成的弹壳,家昱和李薇进行投弹,芳菲看见了,也来一起加入帮助淇榜看管弹壳。这时,语涵瞧了瞧弹壳里的洞,看见篮球从轮胎洞里出来时,她开心不已。过了一会,语涵跑去远方拿来了一个红色轮胎,刚开始她还有点害羞,拿着轮胎站在淇榜后面,“弹壳再长一点!弹壳再长一点”家昱一边笑一边欢呼说道。语涵加入进这场游戏,弹壳从2个变成3个,再变成此时的4个。淇榜松开了扶着轮胎的手,又拿来了一个蓝色轮胎,“好长啊,长长的弹壳,炸弹飞过去。”芳菲说道。果不其然,这样的弹壳变得越来越长,淇榜亲子加入到炸弹游戏中,和家昱比赛。

洛芊见着,兴奋跑来鼓掌,嘴里喊着:“加油!加油!”吸引周围的伙伴一起呐喊助威,她又找来了一个蓝色轮胎,说“像一条毛毛虫。”家昱:“是毛毛虫弹壳!”引得大家哄笑不断,游戏不断继续。

游戏天生属于小孩!

创造永远属于小孩!

是不可思议的小孩!

演变:2个轮胎-3个轮胎-4-5-6个轮胎

数学:一对一相对应关系、量的递增

游戏(六)第四周 创新之路

今天是第三周的周四。孩子们的对于前两周的游戏兴趣度丝毫不减,今天老师却看到了又不一样的篮球游戏。“毛毛虫弹壳站起来了!”,家昱兴奋着说。远昊、兹杰、家昱三个男生玩起了另一种游戏,远昊改变了轮胎的摆放形式,从一开始需要很多人扶着的轮胎弹壳,很不稳定,到现在把轮胎进行搭建,很稳定。兹杰:“不会倒了。”远昊:“搭高!我在教室玩过,你玩过不?”小朋友玩篮球的同时,把轮胎的形式发生了一次一次小变化。这一次,所有的轮胎都立起来了。他们说就像在教室玩的搭建一样,还搭的非常高。

这边芳菲和洛芊小朋友的游戏和大家都不一样。只见芳菲把轮胎推、转得很远,洛芊拿着篮球准备击中,“铛”的一声轮胎着地,洛芊兴奋的跳起来“耶!倒咯倒咯!”后面芳菲也学聪明了,芳菲在草地上往各个方向推、转轮胎,落得洛芊满场跑,击中才成功,每次轮胎都没有被击中,洛芊满头大汗。兹杰见着,一个球砸过去,轮胎倒地,他非常自豪。就这样,三个孩子在草地上玩起了这样的游戏,让老师非常的惊讶。兹杰骄傲的说这样的游戏他在爸爸的游戏里看过,这就叫扫地雷。

幼儿的游戏,很简单,只要行动就会有收获。幼儿的游戏,不简单,需要专业的支持和回应。

从识别分析、回应支持继续游戏的旅行,站立于教育理念、科学育儿的角度,让每一次游戏开出缤纷之花,儿童的游戏,不停止,我们,砥砺前行。

教师识别和思考

生活经验再现、模仿+表达、想象游戏。弹壳—稳固的弹壳、1V1——2V2以及从2个轮胎-3个轮胎-4-5-6个轮胎的演变。大动作+精细动作,包括:抛+弹+接、搭+建、投+掷、拆+分、推+滚、拿+扫、防+守的关系。乐意+主动+积极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从中获得自信+感到快乐。

教师的回应和支持

1.开展丰富多样、适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活动,在一日生活中利用多种形式发展幼儿的手眼协调、手部肌肉的灵活性,提供多种工具让幼儿自主选择,利用生活物品、自然材料等纳入游戏活动,创新游戏形式。

2.学习专业的数学活动知识,去提升小班幼儿对于“数”“物”两者之间有趣的关系,利用生活契机潜移默化渗透。

3.结合活动进行安全教育,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学习保护自己,增强安全意识。

4.欣赏幼儿的自主表达的行为,回应幼儿的自发活动,赞赏幼儿的独特表现方式,同时学习细心的去了解幼儿的游戏感受。

我们往往认为不易的东西

不可被创造,

但创造本身就不易。

对于小班来说

实属不易的事情太多,

但“不易”又是谁定义呢?

主人翁地位交还给孩子,

玩?怎么玩?用什么玩?

你做主。

坚持、耐劳、帮助、快乐、

孩子,你可以的!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9 © All Rights Reserved.

琼ICP备19003989号 文昌市第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