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游戏 走近儿童】《买卖的那些事儿》——文昌市第二幼儿园大班自主游戏案例
新闻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25-01-13

走进游戏

走近儿童

游戏背景

买卖,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善于观察和模仿的大班幼儿敏锐的发现了这一现象。此次买卖游戏主题源起沈祥桐的“双皮奶事件”而引起幼儿对买、卖的兴趣。

沈祥桐每次买了双皮奶后的第二天,来园就会和小伙伴说,他昨天买的双皮奶多少钱,他妈妈给了他多少钱,店员又找他多少钱,店里有活动的时候,多少钱能买多少双皮奶....在他和同伴的表达中,看出他很享受自己去买东西的过程,孩子们也因为他,在自主游戏的时候,玩起了买卖游戏.....

观察对象:林佳佳、周令仪、沈祥桐

观察年龄:5-6岁

观察地点:教室

观察日期:2024年5月

聚焦观察点:买卖游戏主题

观察方式:多次

游戏一《沈哥奶茶店》

沈祥桐有了他在生活中自主买东西的经验后,在自主游戏时,他也热衷于买卖游戏。这次,他开了一家以他名字命名的“沈哥奶茶店”。他一边摆放,一边写店名、写广告,他说他是店里的服务员,也是店里的老板。他店里的奶茶种类不多,但是有卖他爱吃的双皮奶。有小客人光顾的时候,他会按他的9.9折折扣卖出去。在游戏时,发现他不懂得打完9.9折后是多少钱,但是他知道,打完折后,价格会变低。

我的分析与思考:

沈祥桐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购物经验,创设买卖游戏情景。游戏中,有角色(既是服务员,又是老板)的定位,有购物折扣的体验、还有前书写的体验。《指南》中指出:5-6岁幼儿能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能用数字、图画或其他符号进行记录。游戏中,通过游戏情境的渲染,幼儿能感知和体会到数可以代表不同的意义。比如:奶茶的种类、9.9折扣、折扣后多少钱等等。沈祥桐通过与同伴在游戏中以物换物(雪花片代替钱币)的方式进行买卖游戏,在折扣后使价格变低,体验了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同时也提升了购物游戏的体验感。

我的支持与回应:

1.游戏中出现“9.9折”哇时刻,是很好的一次数学学习契机,通过生活中购物打折视频,师幼交流讨论,通过交流让幼儿初步懂得“折扣”在生活购物中的意义。

2.以本次游戏为契机,鼓励家长多带幼儿到生活中体验购物乐趣和折扣体验,提升幼儿游戏经验。

游戏二《可乐店》

林佳佳在沈祥桐的带动下,近期也爱玩买卖游戏。但是她和沈祥桐不同的是,她每一次的游戏,总是会先用积木围成一个小空间,然后找来很多透明的杯子,里面装一些雪花片。她还会自制一些“钱币”,就这样,开了一家可乐店。每次有小客人来买的时候,她会介绍她卖的可乐有什么特点(每杯可乐都加了五彩珍珠),没有客人的时候,她会大声的吆喝“卖可乐咯,加了珍珠的可乐很好吃哟”。

游戏三《美丽花店》

周令仪和周俏蕨发起的是花店卖花的买卖游戏。一开始她们俩只是把装饰好的瓶子拿来插花,周令仪提议:“我们卖花要把多少钱写出来,要不然别人不知道”,她即刻找来纸和笔,写上每种花的价格。都摆好了以后,周令仪又觉得,她们的花店要有招牌,在她们俩合作下,一个写店名,一个用轻泥捏造型,“美丽花店”就这样开起来啦。她们一个卖花,一个收钱,玩得不亦乐乎。

我的分析与思考:

结合《指南》大班幼儿发展目标,在这两个游戏中观察发现,佳佳在每次游戏前都会先围出一个小空间,她在以“买卖”主题材料来填充她所围合的空间。《图式在婴幼儿游戏和学习中的发展》中的围合图式,就明确的阐明这种现象是一种图式行为。从该游戏中,我们会看到佳佳一直在探索围合图式和重复游戏,她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具体活动。而周令仪主动发起买卖游戏,并根据游戏需要,用图画、数字和符号进行记录,让游戏经验不断提升。在游戏中,不难看出两人生活中买和卖的经验比较丰富,能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推动游戏。

我的支持与回应:

1.师幼交流讨论,通过交流让幼儿初步懂得“推销”在买卖游戏中的意义,帮助幼儿提升游戏经验。

2.通过每天都提供富有创意的建构材料和其他可用于买卖游戏的材料,支持幼儿的围合行为。

3.支持幼儿自发的游戏,对其游戏设计表示赞赏。

4.提供日常生活中商店买卖的视频,帮助幼儿丰富和提升游戏经验。

游戏四《沈哥奶茶店》

有了奶茶店游戏经验,这一次,沈祥桐邀请了陈一阳、赖修德、周俏蕨,开了一家“沈哥奶茶店”。在游戏中,沈祥桐是售卖员,陈一阳负责设计价格牌和收钱(现金),周俏蕨设计“收钱二维码”和店名。奶茶有大小杯,不同颜色,不同口味;不同大小,不同价钱。沈祥桐提出打折,理由是打折了就会有很多人买,赖修德则负责整理,在他觉得看起来很乱的时候,他会主动整理游戏现场,还会提醒一起玩的同伴整理。游戏时,陈一阳还会根据生活经验去制作奶茶。

我的分析与思考:

结合《指南》进行分析,该游戏是沈祥桐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游戏经验而向同伴发起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四个人分工合作,进行游戏内容和规则的制定,能用数学的方法解决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并用数字、图画、图表进行记录。具体体现在“不同大小不同价钱”“收钱码”“打折”“店名”等。其中,赖修德在游戏中,他比较爱惜游戏材料,珍惜他们几个人的游戏成果,不断的进行游戏场地的整理。整个游戏中,幼儿是自信从容的,他们自主选择材料,自主决策制定游戏内容,每个人都在发挥自己的优势和长处,让游戏内容越来越饱满,游戏情节越来越精彩。

我的支持与回应:

1.肯定幼儿的自我探索和游戏经验,集体分享讨论游戏中的学习品质,扩展幼儿生活、学习经验。

2.鼓励家长利用闲暇时间与幼儿到不同场地购物体验(比如超市、市场、饮食店等),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生活中更多的不同形式的买卖形式。

3.鼓励幼儿多多利用数学方法去尝试解决游戏或生活中的问题。

收获与反思

在幼儿的自主游戏中,我们可能很早就看到他们扮演买卖物品的情景。在该游戏中,我们可以看到幼儿会把对生活中买卖情境的观察,转化为开店购物的游戏。社会生活中商店的存在、物品的买卖、消费的现象,作为生活的缩影在幼儿的游戏中得以反映。

在挖掘幼儿游戏中的学习品质时,我们不断尝试着引导幼儿在活动和游戏中逐渐萌发正确的消费意识,确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鼓励幼儿尝试去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遇到的困难,帮助幼儿从小建立正确的金钱观打下良好的基石。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9 © All Rights Reserved.

琼ICP备19003989号 文昌市第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