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游戏 走近儿童】《有趣的水管》——文昌市第二幼儿园大四班自主游戏案例
新闻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25-01-13
走进游戏

走近儿童

文昌市第二幼儿园

游戏缘起

幼儿园里的戏水区和沙水区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户外活动,因为在这里孩子们可以感受到“它”的独特魅力,孩子们可以自己自由组队进行自由的搭建,再通过观察水的流动感知物体流动的速度快慢,还可以知道拼接的接口是否正确。在游戏的场地我们提供了多样性的材料:pvc管子、高度不同的鱼板架子、水盆、水桶等材料,使得幼儿能够在开放的空间内充分地活动和探索。孩子们通过:分工搭建→“运水”→调整→尝试→绘画表征等形式进行游戏。

本次活动旨在引导幼儿在自由探索中体验水流的特性,并学习团队合作解决问题。活动前,教师与幼儿共同探讨了戏水区的材料、搭建方法,并播放了水管搭建的案例视频,为幼儿提供参考。幼儿前期已有简单水管搭建经验,但对水流方向、水管连接等细节理解有限。

游戏的观察与记录

观察地点:戏水区

观察时间:11月27日

观察对象:陈俏如、蔡瑾莹、禤玉萱、马梓童

幼儿年龄:5岁半

观察目标:幼儿如何在自主搭建中运用已有经验解决问题,团队合作能力。

游戏场景

在游戏进行前,老师与孩子们一起共同的探讨进行所在的区域,孩子们可以使用到的游戏材料和如何进行搭建?孩子们观看了一些关于水管搭建的游戏案例视频,希望能通过视频给孩子一些游戏经验。游戏开始时,俏如小朋友很快就找到了一块可以进行搭建的场地,叫来了玉萱、瑾莹和梓童小朋友一起进行搭建。他们分工合作,有人负责搬运材料,有的负责“运水”,有的负责出谋划策。在搭建的过程中,只是平行的搭建,水很快就从缝隙间流走。俏如发现问题后一直强调:“从高到低,拆开接口”。倒水后,他们还发现搭建的水管有漏水的现象出现,赶紧进行了调整,他们找到附近一个水壶,把水壶的花洒取下来插上去,想用这种方法来堵住“洞口”。然而,这个想法并不成功,水还是会不断的往下流。玉萱找来一个盆想要接住这些流出来的水,但是,只要倒水水就会哗啦啦往下流。这个方法行不通后,他们赶紧调整思路。紧接着,俏如说:“去找四个洞的鱼板过来吧。”(想通过把洞口处调高让水往下流的方法,但是,效果还是不理想。)最后,他们又再次进行了调整,他们将有洞口的下面垫了一条白色的长条板,这样从洞口流下的水就可以通过长条板流下去。准备好后,孩子们赶紧去接水进行观察。但是,水通过透明管道流到白色板上就进行分流了。他们又接着的进行调整,俏如和瑾莹找来了一根更长的透明管进行拼接。然后,玉萱赶紧去接水进行试验,梓童还往水管里放了一个红色的小球,小球随着水流一直流向地面。很显然,这次的水流很成功,孩子们都欢呼起来。

游戏的梳理
幼儿的表征

🌟瑾莹:今天我和俏如、玉萱、梓童一起玩,我们搭建水管的过程中会掉下来白色的管子和透明管,然后林老师过来帮我们一起想办法,我们进行了改进。

🌟梓童:我和俏如、玉萱、瑾莹一起搭水上滑梯,俏如想要搭建一个坚固的水上滑梯,我们先搭板子,板子老是会掉,再搭建管道,林老师教我们怎么卡住。搭的时候一个高一个低。林莹、彦伊和雅婕过来帮我们接很多水,接好后我们开始弄一个东西,把海洋球放进去。

🌟玉萱:我和俏如、瑾莹和梓童一起玩,我们搭建一个水上滑梯,我们去搬了很多的材料,还有很多的管子,还搬来了很多的架子,我和雅婕去接水。

🌟俏如:我和梓童、瑾莹、玉萱一起搭建水上滑滑梯,我们先是用白色的管道来搭建顶部然后用透明管道和白色管道搭在一起,然后用拐弯的管道连接下去。

活动的特点及价值分析

(一)游戏活动的特点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大自然是我们的知识宝库,大社会是我们的生活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教育资源在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

通过本次观察我们放手让幼儿自由的选择同伴与材料进行组合搭建。孩子们利用户外自主游戏的时间从“发现问题→反复调整策略→成功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完整的游戏形式进行。在整个过程中,他们各自负责自己的版块,在一次次的“失败中”不断地尝试与调整,并没有轻易放弃。我也是不禁被孩子们的这种精神所感动,我觉得孩子们在这方面就是我们成功的老师。

《3-6岁儿童学习发展与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本次游戏的价值不仅仅止于孩子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复演和知识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他们通过团队合作不断地尝试调整和成功带来的心理上的享受,这将激励他们在今后的成长历程中最优秀的学习品质。

(二)幼儿获得的学习

1.从游戏进展中的团队合作,看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

‍纵观整个游戏过程,孩子们积极乐观,能够商量合作,动脑思考,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游戏中孩子从刚开始发现接口的问题到尝试使用各种材料进行更换、观察、比较、研究等方式积极回应,每个人都出谋划策组织活动,一步步的解决问题直到成功。

‍2.从环境上善于利用现有的资源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

幼儿是天生的探究者,他们对于周围的环境都具有科学探究的能力,他们能建构自己的知识,获取实践经验。游戏开始发现接口有问题,水没办法流到中央就通过更换材料的方式尽心引流,不断强调从高到低。后面遇到漏水现象也是想要通过垫高引流的方式,在遇到困难他们没有退缩,他们专注观察、细致比较、耐心操作,默契的完成一系列的“工程”。最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亲身实践、直接操作,自主的完成了。

3.从游戏发展的过程中发现幼儿的品质变化

《指南》中明确指出:“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这次的游戏案例中,我看到孩子们很多宝贵的学习品质。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孩子们没有轻易的放弃,游戏过程中俏如小朋友一直专注密切的关注水流的变化,并善于思考紧急做出调整。

(三)教师行为上的表现

幼儿是游戏的主导者、发起者,而教师在整个游戏中要做的就是做好观察、记录、陪伴,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材料和环境上的支持,在游戏中做好观察记录推动下一次游戏的进程。放手让幼儿自由探索,给幼儿提供了主动探索的空间,不去干扰他们的游戏思路。整个游戏中让孩子面对一次次的失败,并且相信孩子是有能力的学习者和沟通者,以此来推动幼儿游戏的发展和幼儿的深度学习。

‍(四)下一步的教育契机

在以后的活动中,我应该提前预设更多挑战性问题,例如提供更复杂的搭建任务,或者引入一些与水流相关的科学概念,例如重力、压力等,以激发幼儿更深入地探究。提供更有效的引导与支持:在观察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幼儿的引导还不够及时有效。在幼儿遇到困难时,我应该提供更及时、更有效的引导,例如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水流的路径、分析漏水的原因等,而不是仅仅提供简单的建议。我需要学习更多的幼儿教育理论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更好地引导幼儿的学习和发展。丰富游戏材料,拓展游戏经验。提供更多种类和规格的水管、连接件,以及其他可以辅助搭建的材料,例如:不同材质、不同形状的容器,可以改变水流速度的装置(例如,阀门、漏斗等),鼓励幼儿进行更复杂、更具挑战性的搭建。同时,也可以引入一些与水流相关的科学小实验,例如制作简单的虹吸装置、观察水在不同容器中的形状等,让幼儿在更丰富的经验中深入理解水流的特性。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9 © All Rights Reserved.

琼ICP备19003989号 文昌市第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