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游戏
走近儿童
有深度的高质量游戏,必定是幼儿自发生成的。游戏是每一个儿童的权利是儿童和老师一起成长的基石我们在发现儿童儿童也在发现世界。
游戏背景
第一次“火箭发射”是幼儿在一个偶然的契机下自发、自主的“玩出来”的,老师发现了之后,进行了一个经验的分享,于是幼儿带着更浓厚的兴趣进行了第二次游戏,老师随之介入了一些关于“火箭”的知识,第三次幼儿是带有目的性的对“发射火箭”进行更深入的一个探索。
观察日期:2024年11月5日
许诺和佳翰小朋友一起用了纸箱和瓶子在垒高,林志烨走了过来说“你们搭得好高哦,我们一起玩火箭发射游戏吧”,于是,他拿了一个瓶子放在最高的位置,再拿一个积木当做“点火台”,“我们一起倒数,然后我负责点火”,在大家的附和声中,与大家一起进行倒数“10、9、8、7、6、5、4、3、2、1——点火”。
观察日期:2024年11月8日
“今天我们就拿积木来做几个火箭”,林志烨跟许诺、秀莹说完就立马动起手来,许诺和秀莹负责搭建火箭底部,那大大的底座是她们努力的成果,一块块积木在小手中传递、拼接。而志烨专注于火箭的箭身,努力让它又高又直。在搭建过程中,有一个小朋友不小心碰倒了部分积木,但大家没有气馁,迅速重新搭建。终于,“嫦娥六号”完成了,接着他们又开始了“长征七号”的搭建,两个火箭终于“完工”,一说起火箭准备要发射了,旁边的几个好朋友也参与了进来,一起倒数“10、9、8、7、6、5、4、3、2、1——点火”,顿时,大家雀跃的声音充满了整个游戏区。
观察日期:2024年11月20日
志烨和黄锡瑞又准备搭火箭,这一次搭了好几个火箭,有大的,中的,小的,先用长方形的积木搭起发射平台,用圆柱体做起了火箭。黄锡瑞:“一会火箭发射的时候我们要唱起国歌知道不?”“好的,但是要等发射成功后”只听见林志烨开始倒数:“10、9、8、7、6、5、4、3、2、1—点火,发射”,“火箭分离”这时候他拿起几个圆柱体做的火箭升入空中,“先到一节火箭、再到二节火箭,再到三节火箭,再到整流罩抛开,整流罩抛开,飞船就能出来了”他边说边拿“火箭”演示。当火箭发射成功,他和黄锡瑞一起并列站着唱起了国歌。
识别—分析幼儿哪些学习在发生
幼儿的空间认知在发展,他们会思考如何搭建出火箭的形状,了解不同部分的位置。语言能力也得到锻炼,在讨论火箭样子时互相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合作能力有所提升,分组搭建时明确分工,共同完成任务。解决问题能力凸显,面对积木倒塌的情况,他们没有慌乱,而是重新搭建。同时,想象力在这个过程中也被激发,他们沉浸在火箭探索宇宙的想象中。在这个描述的场景中,林志烨小朋友和其他孩子们通过一起玩火箭发射游戏,展现了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和社交能力发展。以下是几个关键点:
生活经验的迁移:孩子们能够将他们在生活中观察到的或从媒体上了解到的火箭发射过程迁移到游戏中,说明他们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并在适当的时候运用到新的情境中。这种能力是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方面。
合作能力的提升: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共同决定游戏规则,分配角色(如点火员),并一起倒数,这展现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合作游戏有助于幼儿学习如何与他人沟通、协商和解决问题,这些都是社交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角色扮演和想象力:通过使用纸箱、瓶子等日常物品作为游戏材料,孩子们展现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将瓶子放在“最高位置”作为火箭,用积木作为“点火台”,这种角色扮演游戏有助于幼儿发展语言能力和理解符号意义。
数学技能:倒数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数学活动,可以帮助幼儿理解数字的顺序和倒数的概念。
科学知识:通过模拟火箭发射,林志烨小朋友学习到了火箭发射的基本原理,包括倒计时、点火发射、火箭分离等过程。
爱国主义教育:在火箭成功“发射”后唱起国歌,体现了小朋友对国家的尊重和热爱。
老师的思考—回应
1.在幼儿搭建过程中仔细观察,当幼儿遇到困难,如积木不稳时,引导他们思考解决办法,比如尝试不同的搭建方法。
2.通过提问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像“我们的火箭要飞到哪里去呀?”“火箭上需要有什么特别的装备呢?”
3.分享经验策略:在搭建完成后,组织幼儿分享搭建过程中的经验,互相学习。
4.家园共育:向幼儿输入“火箭发射”的相关知识,丰富他这一方面的玩法,通过肯定及鼓励的方式进一步引导幼儿将这些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日常生活和游戏学习中。
在幼儿的世界里,每一天都是一场新的探险,每一种游戏都是一次奇妙的发现。自主游戏不仅是幼儿娱乐的方式,更是他们探索世界、发展自我的重要途径。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在玩耍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9 © All Rights Reserved.
琼ICP备19003989号 文昌市第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