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指南》 对话“自然之趣”——文昌市第二幼儿园自然角创设观摩研讨活动
新闻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25-03-21

聚焦《指南》

对话“自然之趣”

文昌市第二幼儿园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地。

小小天地里,散发着浓浓的绿意。

我们相约班级自然角,

觅自然之美,寻成长之趣!

陈鹤琴先生曾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为幼儿提供了天天接触、长期观察、参与管理、动手操作的机会,可以让幼儿在开阔视野、激发好奇心的同时获得认知与情感的发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让幼儿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

为进一步优化班级环境创设,让孩子获得“自然”教育,激发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探索性,文昌市第二幼儿园开展聚焦《指南》背景下班级自然角创设教研活动。

初心共育·匠心施彩

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老师们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使用废旧材料,积极开动脑筋,因地制宜的对班级自然角进行了精心规划和布置。从季节性、童趣性、参与性等特点出发,创设出养殖区、种植区、土培区、水培区、观赏区等各个区域,供孩子们观察、记录。

勾勒自然·美育童心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小小的天地里,散发着浓浓的绿意。老师们在自然角布置方面费尽心思,努力让每个植物都会“说话”,让每个设计都有“故事”。

小班组——充满童趣

小班组老师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提供生长变化快、易于幼儿观察的动植物,让幼儿在看一看、摸一摸中激发探究的兴趣。植物角的每处小角落,富有童趣、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有对生命教育的探索;有每颗小种子生根、发芽向上的力量和希望。

中班组——多重对比

中班孩子和老师们以多元视角进行布局。自然角中植物高低错落,为幼儿留下了有吸引力的探索空间。孩子们在自然角进行多视角的观察、有变化的比较,多方位感知动植物的特征变化,持续探索着。

大班组——多元互动

大班孩子在自主创设自然角的过程中,纷纷化身为“小主人”,通过实验、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激发孩子们爱劳动、爱动植物、爱大自然的丰富情感。

绿野寻踪·童趣探秘

幼儿观摩

幼儿才是环境的主人,一群小紫贝代表落落大方的介绍着本班级的自然角。

孩子们认真观察,发现了很多小惊喜与有趣的事,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一起感受这次探秘之旅带来的快乐。

参观完各班自然角,小紫贝们通过绘画表征的形式把最喜欢的自然角画下来并分享喜欢理由。

教师观摩

在云永蕾副园长的组织下,本次观摩采取了现场观摩讲解的方式进行,老师们化身为自然角的“解说者”,讲解清晰流畅。从空间利用、动植物选择,到教育目标设定,细致介绍了本班自然角的创设思路,分享孩子们与环境互动的情况,让大家看到了自然角背后独特的设计理念与教育匠心。

老师合理利用了身边的资源,挖掘身边的废旧材料,创设出班级特色的自然角,一边聆听老师娓娓道来的介绍;一边记录着自然角创设的亮点,大家都忍不住停下脚步细细观看。

探索研讨·智趣自然

结合观摩情况,云副园长基于“儿童视角”的自然角创设,对标《指南》各年龄段幼儿在科学领域中的发展目标,开展专题培训。

老师们依托《指南》审视班级自然角的创设。

紧接着,结合《指南》如何科学地利用自然角设计,组织实施符合小中大班幼儿认知特点和发展需求?分小组展开深入研讨。

研讨中,大家踊跃发言,分享本班自然角环境创设的要点,多维分析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共同探讨如何挑选合适幼儿观察的动植物,形成本年龄段实施的方法与策略。

绿意延续·共筑成长

在教研最后,曾桂萍园长对此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对老师们立足儿童视角、尊重幼儿想法的方式方法给予了肯定,同时对在自然角中实践与推进提出了建议:

1.了解。在创设自然角中首先老师要解读《指南》,针对其教育建议及时调整,在创建前发挥家长资源做好前期铺垫,如了解植物的发展规律和种养方式。

2.共情。以儿童的视角去观察,老师们要树立乐于探索的榜样精神,好奇着孩子的好奇,追随孩子步伐去发现探究的乐趣。

3.相信。在自然角的组织实施中,要相信孩子同时也要接受孩子探究中出现的“破坏”,以儿童的视角去倾听种植过程中孩子的童言稚语。

4.适宜。在创设中选择贴近生活的探究内容,思考投放的动植物是否适宜,挖掘种植活动的教育价值,在不断的反思中推进。

此次观摩研讨活动,让老师们在自然角的创设和管理上有了更多的思考和创意,同时,也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神奇之窗,在观察、记录和照顾植物中,发挥自然角更多的教育价值。相信二幼的“小主人”能从自然的“一隅角落”里发现美好,探索奥秘!

用孩子们的视角,

感受自然,感受世界。

让教育回归自然!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9 © All Rights Reserved.

琼ICP备19003989号 文昌市第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