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培训助发展
有一种力量是携手前行
有一种引领是资源共享
有一种交流是凝聚共识
有一种成长是不断突破
山河相隔阻不断教育热忱,云端相连凝聚起育人初心。为充分发挥示范园带动作用,提升帮扶园的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互帮互学、优势互补,促进优质资源共享。2025年6月25日,上海宋庆龄幼儿园携我园通过线上教研的方式,以儿童友好教育生态理念,开启一场承载专业温度与思想深度的教研对话,为两地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专家简介
金蓉蓉老师,本科,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高级教师。2003年进入宋庆龄幼儿园工作至今。曾先后获得中福会优秀共产党员、中福会园丁奖、中福会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多篇文章发表于《学前教育》《幼儿教育》《为了孩子》等市级教育类核心期刊和杂志。
创新模式 赋能成长
金蓉蓉老师重点解读儿童友好教育生态以“赋权、支持、共创”为三大支柱,契合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倡导的儿童主体性原则。将儿童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教育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尊重其自主表达与决策权利;支持聚焦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成长保障体系;共创打破传统教育边界,推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体现了教育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的深层诉求。
通过搭建儿童议事会、课程设计参与平台等机制,让儿童在校园管理、课程开发等环节发声,如创设植物角日常事务赋权策略;满足不同儿童发展需求引入“情绪角”,通过游戏化方式帮助儿童认知情绪、提升心理韧性;建立“家校社”联动机制,通过家长工作坊、社区实践基地等,构建儿童友好教育生态的支持体系。
笔耕不缀 夯实专业
教师们全神贯注聆听专家分享经验,手中的笔在本子上不停舞动,记录下蓉蓉老师讲解的每一个重点,那小小的笔记,成为了教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的重要纽带,切实推动着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在答疑互动环节,参会老师踊跃提问,专家逐一细致解答,为实际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困惑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思路。
满载收获 蓄力前行
培训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强调实践操作与反思。直观体验到儿童友好的教学理念如何落地,从日常赋权机制、支持的体系、共创网络教育生态,让老师们领悟到教育哲学——让学习回归儿童本真,让友好回归教育本质。
曾桂萍:从上次的线下跟岗到今日的云端聆听,我深切感受到宋幼对"儿童友好——是看见儿童更是被儿童看见"这一理念的躬身实践。虽然隔着屏幕,通过蓉蓉老师的分享,宋幼师生间和谐美好的画面依然跃然眼前。这份美好背后,凝结着"共生"教育理念的滋养与儿童内驱力的激发。从"空间友好"到"关系友好"的升华,宋幼的教师们不仅是专业的教育者,更是谦逊的"儿童学习者"。当孩子们带着灿烂笑容奔向老师时,那一刻便是对"儿童友好"最生动、最温暖的诠释。
莫玉微:今天参与蓉蓉老师“赋权—支持—共创,儿童友好教育生态的构建”主题学习,犹如推开一扇重新认识儿童教育的大门。这场学习不仅刷新了我对教育赋能的新认知,更在内心深处引发强烈共鸣,让我对儿童教育的本质与未来方向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与感悟。走向“儿童友好”的教育新生态,只要我们持续以“赋权—支持—共创”为指引,儿童友好教育生态终将从理念变为现实,为孩子们铺就一条充满阳光与希望的成长之路。
何玉珍:参与金蓉蓉老师关于儿童友好教育生态构建的培训,收获颇丰。教育生态系统需从微观班级自主、中观家园衔接、宏观社区转化发力。赋能机制让我明白,要赋予幼儿日常与公共事务参与权,培养责任感。教师作为生态枢纽,构建赋能型师生关系、营造文化浸润环境,是专业使命。而家园双向赋能、社区共生发展的共创网络,打开了协同育人新思路,我会将所学融入实践,助力儿童友好生态落地。
林笑媚:此次学习,最让我觉得印象深刻的是“赋能型的师生关系”。我的理解是:赋能型师生关系是一种以激发幼儿潜能、赋予成长力量为核心的新型教育关系,通过双向互动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①放下“权威”,看见每个孩子的独特光芒。
②从“替你做”到“陪你闯”,在放手与支持间寻找平衡。
③双向滋养:师生相互学习,彼此成就的旅程。
④赋能需要循序渐进、也需要家园理念的协同。
许宇敏:今日学习收获颇丰,再次聆听了“儿童友好”这一理念的深刻诠释。蓉蓉老师以一线教师的经验与角落管理者的视角,分享了宋幼在推进“儿童友好”实践中的具体策略,不仅为我们解答了在实施过程中所遇瓶颈与困惑,更启发了我们在组织家园活动或班级事务时,如何实现有效的家园共育,促使家长积极支持园所及班级的各项工作。
符丽媛:金老师今天的主题是分享其班级女儿童友好教育生态的构建;从赋权一支持-共创,以儿童为中心,老师的支持在到与社会环境共同创设。从儿童声音的主动采集与深度倾听,从倾听到行动响应,驱动内化与共生进化.教育生态的友好性,其终极体现就在于:儿童的声音被真诚聆听,儿童的力量被由衷敬畏、儿童的成长被共生环境温度滋养。
林琳:感谢宋幼为文昌老师们搭建一个学习、交流与成长的平台。本次培训,金蓉蓉老师分享了宋幼立足于“儿童”的学习视角,扎根于“友好”的文化根基,来做好幼儿园价值体系建构。她聚焦儿童立场,结合大量鲜活生动的教育案例,深入剖析了如何从儿童视角出发,去赋权、支持、共创一个儿童友好型班级。我印象深刻的是她培训中提到的要将错误和困难转化为儿童学习的契机。我也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多地去关注孩子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
未来,我园将以教研为引,持续深化儿童友好理念与课程实践的融合,在观察、反思与创新中优化课程体系,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充满尊重、包容与支持的课程生态中,舒展个性、探索世界、收获成长。我们坚信,当教育真正扎根于儿童视角,儿童友好的种子必将绽放出绚烂的育人之花。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9 © All Rights Reserved.
琼ICP备19003989号 文昌市第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