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 我们在行动】文昌市第二幼儿园幼小衔接之社会准备篇研讨活动
新闻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22-05-20


幼小衔接 我们在行动

·科学衔接 助力成长·

文昌市第二幼儿园

成长的指针滴答滴答地走,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转折点,孩子从熟悉的环境到一个陌生的环境。

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和海南省教育厅《海南省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指出,3一6岁是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基的重要阶段,也是为幼儿做好入学准备的关键阶段。《幼儿园入学准备指导要点》中提出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四个方面的内容,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入学准备教育。

从幼儿园到小学,幼儿不仅要面临生活与学习环境的转换,同时还要面对伙伴、教师、任务要求及行为规范等的改变。在小学全新的集体中,幼儿需要尽快融入到班集体中,独立完成各项生活和学习任务,遵守各项纪律要求。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深入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的科学衔接,我园教研组于5月18日下午开展了以“幼小衔接社会准备”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有思想有碰撞的互动教研

-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

首先我们观看了海南省幼儿园教研主题攻关活动文昌片区文昌市文汇幼儿园的现场教研活动视频。文汇幼儿园老师针对班级出现的共性问题,大家围绕案例进行剖析,并提出解决策略。老师们善思善辩的研讨现场氛围让我们深受启发,我们要带着问题去做真教研。

请走进今天的教研现场......

今天我们围绕“社会准备”这一方面的发展目标和具体表现,结合教育建议,分享日常班级幼儿的活动案例。大家各抒己见,在案例分享中总结提升幼小衔接社会准备的一些具体策略。从大家讨论中都有提到要把幼小衔接“社会准备”的教育目标和内容融入幼儿园游戏活动和一日生活。

有亮点有智慧的精彩分享

-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

大手携小手

开启科学衔接研讨之旅

-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

面对我们班级出现的一些现象,我们一起来讨论解决的办法,让幼儿习得自己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老师们有处理幼儿社会适应的教育指导策略和智慧。

问题一:我带来的物品不愿分享怎么办?同伴不愿意分享自己的物品时,你会怎么做?

●幼儿视角●

龙籍轩:我会跟他讲道理,好朋友之间是要分享好玩的东西。

朱妙可:如果小朋友拿自己的玩具给我玩,我的玩具也给她玩。


王诗琪:我会用我的玩具和他交换来玩。

朱奕霏:我们可以相互分享,这样就可以玩不同的物品了。


●教师视角●

林琳:老师可以顺势引导孩子学会更友好的表达。比如对想玩的A说,你可以对B说“你可以借给我玩一会吗?”对物品拥有者B说“你可以借给A玩一会吗?”在这之前要先帮助孩子们确认物品归属权,再帮助孩子解决如果想玩怎么办的问题,比如:教育他们可以怎么说?以及如何友好的表达自己的需求。

陈杏芬:借助相关的分享类绘本,让孩子具体的了解分享的意义。然后在生活中适时的引导。比如孩子们在一起玩玩具时,要给他们分享的机会,让孩子体会分享的快乐和好处。比如一人手里都一个玩具,如果都不借,他们就只能玩一个,如果能分享,能互相借一借就能玩很多的玩具了,孩子体会到了分享的好处,就会非常喜欢分享了。

符青媚:我会耐心的与幼儿谈心,并用移情教育,请幼儿换位思考,引导幼儿去交换他所喜欢的玩具,并对他们的行为给予肯定表扬,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进而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学会分享。

符茹:我会引导小朋友,让他意识到带来的玩具是要共同分享的,你可以分享别人的玩具,别人也可以分享你的玩具,大家一起分享,我们就可以有更多我们没有玩过的玩具,多有趣吖。

董文雯:孩子不愿意分享玩具时,我会告诉孩子拿过来的东西和在幼儿园里的物品都是大家一起玩的;找相应的有关分享的绘本和孩子共福,让孩子体验到分享带来的快乐。

问题二:谁都想当火车头怎么办?


●幼儿视角●

林志强:老师,我觉得让个子小小的小朋友站第一是最好的。

朱芷慕夕:小朋友轮流来站第一个,老师,我也想站第一。


邢恒康:大家互相让一下,不要抢。

王语璇:轮流当火车头,今天是你,明天是别人。


陈跃:表现好的小朋友,就给他一次当火车头的机会。

●教师视角●

何玉珍:队列出发,可随机方向,向后出发或从中间出发,长期以往孩子发现并不是当火车头就能第一个先走,从而就不会因争抢当火车头而产生矛盾。

许宇敏:以轮流担任的形式,每天男女生各一,实施后基本上杜绝了抢当火车头的现象,同时轮到担任的孩子,当天从起床到一天的在园生活,都表现出满满的荣誉感,各活动中也展现出及其主动热情的一面。

陈汝芳:发现了此类现象,可以及时和孩子的家长进行沟通交流。每位家长对于孩子这类现象都比较重视,有的担心孩子太过强势而欺负了其他幼儿,家长在家里也可多听听孩子的心声,老师及时与家长沟通一些方法策略,让家长在家里也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引导幼儿并不是第一就是最好的,每个人的优点各不一样,应该正确看待自己,也正确看待同伴。

陈福惠:当第一次出现争抢火车头的时候,先不理睬行为,直接对排队好的小朋友即时表扬,该小朋友站得非常好,并没有争抢第一,今天就请他当火车头,久而久之,孩子们也知道争抢没有任何意义。

莫玉微:当孩子谁都争抢着要当火车头时,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教育契机,把当火车的机会变成一种奖励机制、奖励方法,奖励给当天或者当时能积极主动为班级服务或者在某方面表现很棒的小朋友,激励其他小朋友也能效仿学习。

问题三:如何培养集体荣誉感?

●幼儿视角●

黄文:早操要比赛了,我们要加油。

符式洵:我们要来的早一点,做的好一点。争第一!


陈方璐:排队每个人都要站好,还要提醒别人也要站好。

高佳颖:自己安静吃饭,也要监督别的小朋友安静吃饭。


朱行涵:每次收玩具的时候大家帮忙一起收。

梁昌裕:吃饭的时候,都要注意用餐,不掉饭粒,这样我们班才会干干净净的。

●教师视角●


小花:举办体能竞赛类活动的时候,还可以让孩子主动给同伴拿水壶或者搬东西,在这样服务的过程中,能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到集体里面,享受集体的共同成果,要让孩子明白自己成为了集体的一份子。同时也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要让孩子担当更多职能,鼓励孩子全方面发展。

陈海芬:小组分组制定规则,安静的那组就进行活动,反之如果有说话吵闹行为,全组都不能,久而久之组员就会批评让说话的小朋友安静,认识到全组是一个集体,全班是一个集体,借此潜移默化的认识集体感。

林笑媚:通过分组竞赛,增强团体意识以此来激发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可以在自理能力及游戏各方面分小组展开竞赛。班内设定小红花评奖制度加以奖励。除此之外,家校合作教育,形成合力。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是以家庭教育为基础的,只有家庭教育中,多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分担父母的责任,长大才会成为一个有责任的人。所以家校合作,共同教育,才能有更好的效果。

陈红杏:游戏是幼儿的天性,通过游戏,锻炼幼儿的交往能力,培养幼儿的集体荣誉感,也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法。可以通过角色游戏,如小诊所、超市、餐厅等游戏,给幼儿模拟日常生活的机会,从而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还可以通过让幼儿参与合作的游戏,从而激发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刘雨:在自主游戏前老师会请所有小朋友坐好,安静等到小朋友才可以进行,这也是集体荣誉的一种体现,让小朋友们班级与班级玩游戏,自己会自己班级加油。

吕芬如:通过游戏,锻炼幼儿的交往能力,培养幼儿的集体荣誉感。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法。我们可以通过角色游戏,如小诊所、超市、餐厅等游戏,给幼儿模拟日常生活的机会,从而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还可以通过让幼儿参与合作的游戏,激发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如拔河比赛,通过拔河比赛让幼儿深刻体会到只有所有的小朋友齐心协力才能赢得胜利。再如,我们可以把两人三足游戏改成三人四足、四人五足……最后尝试让全班幼儿一起来玩这个游戏,每次都可以先让幼儿自己体验一下,然后大家讨论如何才能走好,可以适当引导他们同时出哪条腿并喊上口号并继续游戏。

最后,曾园长肯定了教师们在活动中的研讨热情,鼓励大家将自己所分享的内容进行整理、再思考,将教育经验形成案例。

教研促成长,衔接有良方,在学习和研讨的过程中教师们对“幼小衔接”工作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思考。相信教师们能在文件的理念指引下,付诸于实践,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发展其社会性,为幼小衔接所需的关键素养之一——社会准备逐步做好相应的准备。

同频 共振 家园携手助成长

-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

通过大手牵小手的方式,更好的助力幼儿从幼儿园走向小学,以下的几点建议送给家长:

鼓励孩子主动交往的意识

让孩子学会在交往中变换角色,换位思考很重要。只有豁达、宽容、谦逊、自信的孩子才会受到大家的欢迎。

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

在家里也可以实施任务意识的培养,通过完成一个个小任务,树立自信,培养责任心。

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在学习中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比如说:玩玩找不同的游戏,走走迷宫等,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方法。

文末引用虞永平教授的一段话:幼儿园中的幼儿转变成小学里的小学生,是儿童成长历程中一次重要的身份转变,是儿童在人生的长坡上继续前行的一个里程碑。

从幼儿园到小学,不是翻山越岭,不是跳跃大沟深壑,也不是进入天壤之别的生活,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延伸和过渡。

幼小衔接,我们一直在行动!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9 © All Rights Reserved.

琼ICP备19003989号 文昌市第二幼儿园